« Google Gmail 要是支持 Outlook Exchange 的话...... | 首页 | Happy Halloween 和一年一度的吉普车南瓜灯 »
2007年10月29日
[警惕][转载]秋季应小心预防细菌性痢疾!
既然说到菌痢了,那么就转一篇细菌性痢疾的介绍大家一起扫扫盲,这个对宝宝的家长们应该是特别对症的,如果发现的话,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隔离,大便要做培养,最好是多做几次来提高痢疾杆菌的查获率。这个病爆发性和传染性极强,如不及时就诊有转为慢性菌痢的可能,那样对孩子和家庭简直就是折磨了。一般体质较好的孩子感染上的话,症状不严重即可诊断为非典型性的急性菌痢,而如果是典型性的急性菌痢是有死亡率的,要引起特别重视,否则出现后果就追悔莫及了......
-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 什么原因引起细菌性痢疾
- 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
- 细菌性痢疾需要做哪些检查
- 如何治疗
病因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症状
潜伏期 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 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典型 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
2.急性非典型型 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
3.急性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二)慢性菌痢 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也常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劳或精神因素等诱发。
检查
1.外周血象 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增加,中毒型菌痢可达15~30×109/L以上,有时可见核左移。慢性菌痢常有轻度贫血象。
2.粪便
(1)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或成堆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和巨噬细胞。血水便者红细胞可满视野。
(2)培养:检出痢菌即可确疹。应取早期、新鲜、勿与尿液混合、含粘脓血的粪便或肠试,多次送检,可提高检出阳性率。
3.快速病原学检查 比较简便、快速,敏感性亦较好,有利于早期诊断。
治疗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对于高热、腹痛、失水者给予退热、止痉、口服含盐米汤或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呕吐者需静脉补液,每日1500ml~3000m。
2.病原治疗 由于耐药菌株增加,最好应用≥2种抗菌药物。
(二)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抗感染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静脉给药,待病属于情好转后改口服。
2.控制高热与惊厥
3.循环衰竭的治疗:基本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有:①扩充有效血容量;②纠正酸中毒;③强心治疗;④解除血管痉挛;⑤维持酸碱平衡;⑥应用糖皮质激素。
4.防治脑水肿与呼吸衰竭
(三)慢性菌痢的治疗
1.寻找诱因,对症处置。避免过度劳累,勿使腹部受凉,勿食生冷饮食。体质虚弱者应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当出现肠道菌群失衡时,切忌滥用抗菌药物,立即停止耐药抗菌药物使用。改用酶生或乳酸杆菌,以利肠道厌氧菌生长。
2.对于肠道粘膜病变经久有愈者,同时采用保留灌肠疗法。
声明:转载自搜狐健康频道
附上和幼儿园的联络函,贴在幼儿园的论坛上了,这是家里的领导审查后的版本,原版的更 MOP 一点。
园方没有及时和家长们取得联系是出于期望病情能得到最后确诊再做行动,目的是不想在家长中引起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个人相信园方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就这个问题,希望园方也要认识到,对于菌痢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重视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是正确的应急处理手段,及时让家长知晓疑似传染疾病的发病情况,并对发病孩子的家长公开透明说明幼儿园患儿起病情况及时隔离提及重视以免延误病情、及时劝医就诊、及时治疗并实时跟踪是非常重要的。这次的事件很明显地反映出幼儿园在警惕度和对疑似传染疾病应急机制上的不足和缺乏经验。
对于事件的起源,我们也很清楚,并不能说完全就是园方的责任,幼儿园里本来小孩子就多,一个孩子带菌后传染是非常快的,病源或许是孩子从家里带来的,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这种情况在任何一家幼儿园都会可能发生,在这点上,我想家长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差别在于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何面对这类事件,园方在事发的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从全园孩子健康的角度来着想,和家长一起来共同应对,没有必要在传染源上反反复复强调和幼儿园无关,关键是对家长们有个交代,而不是对上级有个交代。再说即便园方在传染源上没有责任,但是监管的缺失也是一种责任啊。
我们家长把孩子托付到幼儿园,是出于对园方的信任,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的成长,家长们也会感到安心和欣慰。我相信也担忧这类事件还会可能发生,因此如何同家长及时取得有效沟通,从幼儿园和家庭双方面积极配合预防或治疗是目前园方应该好好思考的课题。作为家长,我们也愿意共同面对园方遇到的困难,但是前提是要看到园方透明化的管理,坦诚地面对问题,而非塞责和隐瞒。我希望在这点上园方要勇于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至少要召开一个全园家长说明会,基于这样的态度,我们作为家长会第一个表示谅解的。
我们家 Cherry 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和小伙伴,我们希望看到幼儿园更好更安全更和平,希望园方能和家长共同努力来达成这个愿景。
文中的幼儿园名称全部隐去,也算对幼儿园的保护吧,少些是否口舌。再次证明我朋友说的那句话很正确,“小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得病,与幼儿园一个月是800块还是2500块没有任何关系!”
Trackback Pings
本篇日志的回溯引用地址:
http://plod.popoever.com/acp630/mt-tb.cgi/1354
Comments
#228710
60个倒了40个,传染性也太强了。园方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
感觉园方的做法有点符合国情,就差没把临时工搬出来说而已。
希望这些小孩子都没事~
Posted by iVane Hwang at 2007年10月29日 14:05 | back to top
#228725
是呀,到现在园方都没出来说明,有点过分了,不知道怎么想的
Posted by POPOEVER at 2007年10月29日 19:57 | back to top
Post a comment
即便如此,也请遵纪守法,勿放厥辞
汝国如汝母,辱国如辱母,吾辈当自强
您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与本站无关,望请自尊
Thanks for signing in, . Now you can comment. (sign out)
(If you haven't left a comment here before, you may need to be approved by the site owner before your comment will appear. Until then, it won't appear on the entry. Thanks for waiting.)